KK免更新
(新春走底层)甘肃武威:传统曲艺交融现代"说唱"展非遗之美
中新网兰州1月29日电 (史静静)"村庄复兴有保证,口袋里的钱儿新崭崭……"1月下旬,冬日的暖阳穿过四角凉亭,一身红衣的董永虎怀有三弦,左手轻扶琴杆,右手持拨片演奏琴弦,起调开唱新创的凉州贤孝唱段。乡民围坐一圈,听着接地气的小曲,跟着旋律哼唱起来。
凉州贤孝,构成前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是根植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及金昌部分地区陈旧而悠长的民间说唱艺术之一。它以其共同的方言唱腔,明显的艺术表现方法,入列痛经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
董永虎作为凉州贤孝省级传承人扮演贤孝已30多年。凉州贤孝的扮演方法为一人自行配乐说唱,内容多是称颂先贤、劝人向善的故事。董永虎以为,传统的唱词现在已难以引起共鸣,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了解文明方针很重要。
图为董永虎(左一)弹唱凉州贤孝。史静静 摄
所以,董永虎改编创造,将民众关怀的热点问题和民生问题,包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疫情防护常识、习俗文明、邻里友情等内容,用顺口溜的方法,通俗易懂的方言说唱出来,"传统曲艺加上共同的说唱押韵好记,便于朗读回忆,家喻户晓。"
正在听曲的陈秀梅说,大白话的凉州贤孝,让我们了解更多和武威相关的文明。
近年来,董永虎连续创造《凉州贤孝唱变革》《城里儿子乡里娘》《唱唱乡村新变化》等唱段,用贤孝共同的方法,朴素的言语道出了农人衣食住行的改动,并与当地自乐班协作,由单人说唱变为多人演唱,舞台方法多样化。
返乡春节的"90后"青年杨国民听到艺人们老曲新唱的凉州贤孝后眼前一亮,将唱段发到了网络渠道,得到许多网友点赞。
为了更好地传达非遗文明,近年来武威相继出台《武威市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传习所扶持奖赏实施细则(试行)》《武威市风俗文明馆扶持奖赏实施细则(试行)》等方针。此外,当地经过"非遗+网络"进行说唱直播,与网友"零距离"沟通,使用网络途径让非遗文明得到多渠道传达。
现在,在当地官方的协助下,董永虎开办了凉州贤孝传习所。"期望更多人发现非遗之美,了解非遗艺术价值,加入到传承的部队中。"他说。
武威是中国前史文明名城,现在,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31项。(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