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9 10:35:18
  • 阅读(7555)
  • 评论(1)
  • 老赤军子孙何莉承继光荣传统

    "要把赤色故事一向讲下去"

    遵义土城古镇有条老街,由于赤军一渡赤水前曾驻守于此,而被称为长征街。老街上,灰瓦房、青石阶、木门板,简直一切场景都保留着当年赤军到来时的容貌。有一处"老赤军何木林住居"常常招引人们停步。

    这是红三军团第五师教训营班长何木林的住处。他1927年参与赤军,在第五次反"围歼"失利后参与长征部队,从江西老家行进到赤水河畔。1935年1月,艰苦痛经的青杠坡战役中,何木林左腿严峻受伤,昏倒曩昔。一户赵姓的人家救了他,为逃避敌人的搜捕,乡民把他安顿在青杠坡的一个岩洞里,并悄然送去食物和草药。

    "爷爷的腿康复了,但与部队失去了联络,所以决议留在这儿。为了不露出自己浓重的江西口音,维护救他的乡民,爷爷就装成聋哑人。"何木林的孙女何莉说,"这一装便是14年,他没有在外人面前讲过一句话,一向到遵义解放。"

    很难幻想,一个人怎么做到14年"三缄其口"。何莉回想,爷爷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咱们国家现在困难,咱家日子还过得去,就不要给国家添麻烦"。新中国建立后,爷爷的赤军身份得到承认,政府发给他的公费医疗证,直到逝世也没有用过一次。伤残武士抚恤金,他只领了两年就不再领取了。自从参与长征脱离家园后再没回过老家。有人劝他请求路费回家园,他考虑到花费太多,便打消了回家的想法,仅仅一遍遍念家书纾解乡愁。

    "何木林在世时,叙述过许多赤军故事,受众超越万人。遵照他的遗愿,家人将他生前最名贵的手艺克己弹匣带捐赠给四渡赤水纪念馆。他和赤军战友被安葬在青杠坡赤军烈士陵园。"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指着一张何木林讲课的相片介绍。

    "赤军的精力,不仅仅不畏艰险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还有懂得知恩图报。"这是何莉从爷爷身上学到的。现在,何莉一家仍住在土城镇长征街的老房子里。他们把堂屋安置成简略的展览,观赏的人们都会来她家看一看、聊一聊。何莉说,现在她也在四渡赤水纪念馆作业,"要把赤色故事一向讲下去,这是我的职责"。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