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中新社林芝察隅1月29日电 题:看望我国西南边境察隅区域:物阜民丰的耕读之乡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赵延 何蓬磊
没有高原的冷冽之感,冬日西藏林芝察隅河上游峡谷间惠风和畅,两边的松林翠绿、雪山高耸入云。藏族、珞巴族、汉族等10个民族和僜人调和聚居于周边的村落,怡然自乐。
林芝市察隅县坐落我国西南边境,南面是缅甸及印度。"这儿海拔低,是西藏为数不多能够栽培水稻的区域,并且林下资源丰厚,盛产野生木耳、羊肚菌和天麻等。"1月28日,上察隅镇荣玉村乡民阿迪对中新社记者介绍。
我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一部分主管刘庆说,他最早于2011年代表公司到察隅对荣玉村进行帮扶。他发现,因为地舆、交通、信息等原因,这儿丰厚的物资难以"走出大山"为乡民们带来现金收入,那时,大部分乡民过得并不充足。
"我形象比较深入的是,乡民们其时还在运用牛耕田,出产方式相对落后。"刘庆说,驻村作业队依据实践,拟定了针对性帮扶方案,一起为村里修路,供给合适山区运用的微耕机设备等,进步当地的出产功率。
近年来,西藏官方也逐步进步察隅、墨脱、错那等边境县民众的补助,政策性收入成为当地人日子兜底和脱节贫穷的首要收入来历之一。系列帮扶、补助以及特色产业开展、劳务输出等行动,使得西藏察隅等边境区域民众日渐殷实。
在造访时,记者还发现一个风趣的现象:在察隅县上察隅、下察隅两镇,因当地气候适合,当地农民家的院子中均种有观赏性盆栽,且以兰花居多。在我国,兰花代表质朴文静,通常以"兰章"比方诗文之美。
洁净宽阔的院子、造型特别的盆栽以及藏文书法字帖等,相较于一般乡村痛经,察隅民众具有崇文之风。乡民阿迪家有3个孩子,其两个女儿均承受过高等教育。在荣玉村数公里外的西巴村、松林村等村落,大学生份额也比较高。
"咱们村有50多户家庭,现在在读大学生有18人,加上现已结业、作业的大学生有21人,算计39人,简直户户都有大学生。"松林村党支部书记知列说,村里已接连多年没有停学状况。
他以为,年轻一代的察隅人承受高等教育,既可有用阻断贫穷向下一代传递,也有利于区域的久远开展。
23岁的卫央是一位僜人,2020年大学结业后回到察隅,在僜人聚居的西巴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她说,自己的作业首要是向乡民们进行科普教育,为村子的建造出谋划策。
卫央不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却是第一位自动回到村里作业的。卫央说,"我的作业时间不长,但能用绵薄之力协助家园开展、乡民日子充足,我觉得自己的挑选没错。"(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