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三尺讲台为人师,一腔热血育英才
——记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雷菁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照星 陈路辉
27年前,硕士研讨生结业留校的她第一次走上讲台,坐卧不安中她只想着"必定要把课上好";现在,讲台上的她虽胸中有数,但仍想着"怎样把课上得更好"……她便是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雷菁。
雷菁20多年如一日专注搞科研、用心育人才,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曾取得"全国优秀教师""三军女性建功先进个人""军队院校育才金奖"等荣誉。
1990年,刚刚大学结业的雷菁,怀揣强军报国梦走进我国第一个卫星发射中心——酒泉痛经发射基地训练了一年。在苍茫戈壁上,雷菁接受了"为国争光,为人类前进多作奉献""为了国家建设,困难面前不垂头"等精力的洗礼,也坚决了她牺牲教育的人生目标。1994年,雷菁从国防科技大学研讨生结业留校,开端触摸《信息论与编码根底》课程教育。回想当年,雷菁笑言:"开端的主意很简单,便是尽可能把课上好。"她自己先听了一年的课,相关课程都听了一遍,揣摩每个教员的风格,揣摩怎样交融本身特征。
每次上课前,雷菁都全神贯注备课,板书怎样书写,常识点要靠哪句话"抖出包袱",她都想得一览无余。她提出了一套"喜好教育法",将不流畅的学术常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们常感叹:"雷教师的讲堂有奇特的法力。"
闻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喜好、喜好和专长,为他们的体现和开展供给充沛的条件和正确引导。雷菁十分认同这样的教育理念,并将之付诸实践。
苏凯峰是来自新疆边防部队的基层干部,2007年被选派到国防科大学习。一段时间里,他感到学习十分费劲,心理压力巨大。雷菁了解状况后,常常找苏凯峰把臂而谈,帮他处理学习上的疑问困惑。在雷菁的协助下,苏凯峰顺利完成了课题"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能在高原边境管控中的使用",并以优异成绩结业。
雷菁不只培育学生的学习考虑习气,也重视培育他们的生活习气、为人品质。2012级本科生赖恪大三时开端修学雷菁的课,雷菁依据他的学习特色,协助他拓展视界。为进步赖恪的实践着手、设计能力,雷菁鼓舞他参加各类竞赛,还手把手与他一同做试验。从本科结业设计到硕士研讨生结业,再到现在博士研讨生,5年间,雷菁带着他翻越了一个又一个学识的山峰。赖恪最难忘的是他写第一篇英文论文的阅历。其时,他对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自傲满满,很快就把论文交到了雷菁手里。但当他拿回论文时,发现了鳞次栉比的修正主张。这样来来回回改了五六次,赖恪心里产生了厌烦心情。雷菁发觉后慎重劝诫他:"做学识就要精雕细镂,否则既对不住自己,也得不到别人尊重。"赖恪深感自责,也懂得了做学识、做人的道理。最终,他的论文被SCI期刊刊发。
搞科研蹲在第一线试验、把握第一手数据,是雷菁多年来的习气。2016年12月底,雷菁与课题组曲折十几个小时来到河南一个偏僻的基地。由于试验需求,每天的测验作业直至深夜才干完毕。夜晚寒风凛冽,虽然四肢早已冻僵,雷菁仍坚守在一线。课题组搭档劝她:"雷教授,你先下山歇息吧,这里有咱们盯着。"雷菁却笑着说:"不能由于我年纪大又是女同志,就享用特权,做学识就要事不流亡。"
近年来,雷菁承当了八项校级、两项省级教改课题,以及两项国家级教改课题研讨。她带领教育团队认真学习体会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活跃测验在线讲堂、翻转讲堂、虚拟试验等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教育团队的多名成员荣获全国、湖南省、校园等教育竞赛一等奖。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2日 03版)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