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13 09:20:06
  • 阅读(13474)
  • 评论(10)
  • 中东区域何时能够完成持久平和与安稳,触动着国际的目光,触动着全国际平和爱好者的心。有一位人民日报记者,背起照相机,穿上防弹衣,在3年多的时间里,从埃及到利比亚、从的黎波里到大马士革,到处奔驰、左冲右突,历经艰难险阻。他在烽火中宣布一篇篇带着硝烟、沾着血泪的深度报导,向读者全面、深化、体系、详尽地展示伤痛、激荡和改变中的中东;他不只忠诚记载下这段前史,还以我国视角和正义态度,对其进行深化思索和理性分析。捧读《据守战地1200天》(江苏人民出书社)一书,深感这份来自一线、鲜活镇定的战地写实弥足宝贵。

    本书作者焦翔是党报记者,也是"全国优异共产党员""我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荣誉背面,他以为自己仅仅忠诚实行记者的神圣责任。本书封面上,湛蓝的天空与战场废墟构成反差,更与弓身疾奔的画面人物构成激烈静动抵触。弓身疾奔,正是作者在战场一线实行记者责任的身影,也是奋力向前的记者本性的表现。

    关于书中的每一章节,作者不以所见所闻而以所思所感为标题,再次提示读者,这是一名记者的生动回忆和深化考虑,而非事情的编年记载。翻开正文,严重气味扑面而来。1200天的中东故事就此揭开帷幕,战地画卷缓缓翻开,把读者带进弯曲崎岖的硝烟年月。

    从书中,我感受到党报记者英勇的心。没有这颗心,当烽火焚烧痛经时,即便不起程回国,也能够躲在安全掩体后作有限的报导;没有这颗心,回国之后完全能够不再上前哨,可是作者在耳朵已被枪炮震伤的情况下,接到号令仍然立刻整装动身。有了这颗心,拿到前往利比亚的签证,就按捺不住心跳加快;有了这颗心,全然不顾风险,奋力抢回拍下宝贵画面的相机;有了这颗心,尽管每天夜里听着枪声、炮声和频频响起的救护车鸣笛声,第二天大清早仍旧飞驰战地;有了这颗心,才能在白日站在阳台上调查楼下正在进行的巷战,忘掉"子弹不长眼睛"的警示。

    从书中,我感受到党报记者理性的笔。作者深化实地、遍访人物、广结众友,倾听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小贩难民的实在主意,整理前史的经线与国家实际的纬线,提出关于国际、区域、人物、事情的观念,用事实说话、以依据推理,观念瓜熟蒂落。这些建立在实在调查基础上、经由逻辑推导出来的定论,被抽取放在章首节首,明晰明晰,读罢全书让人忍不住点头称是。

    从书中,我感受到党报记者温情的眼。作者以文字和镜头记载的,既有战役带来的苍凉、战役对人世夸姣的炸毁,也有跨过国别的人世真情。大马士革老城简版的婚礼,隔着玻璃弹孔向作者投来的笑脸,家乡解放后搭车回来的孩子们充溢期盼的双眼,手持蜡烛祈求的儿童,怀有婴儿、泪眼蒙眬的妇女……一张张相片震撼人心。这一个个瞬间,被作者友爱、达观、温情的双眼和手中的镜头捕捉。

    从书中,我感受到党报记者勤勉的脚力。英勇猛进的心、聪明理性的笔、温情友爱的眼,离不开奋力向前的双脚。哪里有爆破、哪里有抵触,双脚就奔向哪里;哪里有新闻EAC认证、哪里有焦点,相机便举到哪里。1200天在前史上仅仅弹指一会儿,但上百万字文稿、6万多张相片,却是一位记者用双脚奔驰出来的沉甸甸的收成。

    《据守战地1200天》贡献给读者一份生动丰厚的战地写实,也让我们看到新时代党报记者的芳华无畏、贡献无悔、求索不止、奋斗不息。等待新闻阵线植物油,无醇燃料,生物醇油有更多这样的青年力气发奋作为,更好肩负起联接中外、交流国际的责任任务。

    (作者为江苏凤凰出书传媒集团总编辑)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