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9-24 15:01:35
  • 阅读(6901)
  • 评论(14)
  •   中新社阿拉善右旗9月23日电 题:被联合国认证的天然遗产地 巴丹吉林有何共同魅力?

      中新社记者 陈溯

      9月下旬,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进入旅行旺季。两个月前,这儿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安排国际遗产委员会会议 上申遗成功,被列入《国际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国际天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这片沙漠有何共同之处?为何得到联合国认证?

      ——沙漠中的“山清水秀”

      每逢提及沙漠,人们便会联想到炽热的气候、寸草不生的流沙、疲乏的驼队和暴虐的沙暴。但是,在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不只有苍茫沙海,还有植物、动物、泉流、湖泊和安稳的生态系统,乃至还有牧民寓居其间。“大漠原野”与“山清水秀”在这儿奇特地结合。

      巴丹吉林沙漠坐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归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我国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活动沙漠,沙漠中已探明的湖泊144个。巴丹吉林沙漠一沙山湖泊群天然遗产坐落广袤沙漠的中部,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

      记者看到,在沙漠内地,沙山与沙丘间海子(湖泊)漫山遍野,湖岸芦苇旺盛、水鸟散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天然维护地办理司天然公园办理处处长孙铁向中新社记者表明,全球有很多沙漠散布,但因为巴丹吉林具有绝无仅有的景象,使其成功当选国际天然遗产。此外,在全球现有的213项天然遗产中,沙漠遗产仅有11项,且多为酷热沙漠,我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冷冬沙漠散布地,具有极高申报潜力。

      ——人与天然调和共生

      维护天然遗产地,不只要维护天然环境的原真性,更要完成天然遗产的传承CG教程资源和使用。在遗产地申报过程中,我国充沛尊重当地牧民利益和诉求,将牧民归入维护的主体之中。

      阿拉腾格日乐是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嘎查牧民,宗族代代生活在巴丹吉林沙漠,“沙漠里每一个湖泊旁简直都有牧民寓居,都以放牧骆驼和羊为生。”

      因为代代放牧骆驼,阿拉善右旗成为我国“驼奶之乡”。现在,阿拉善右旗驼奶全产业链打破10亿元(人民币,下同),是当地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跟着交通条件变好,近年来也有不少游客前来沙漠探秘,一些牧民开端从事旅行职业。阿拉腾格日乐经过在旅行旺季做导游、给游客开车,每年也有了五六万元的“外快”。

      据他回想,7年前,巴丹吉林开端申遗时,每个嘎查都安排牧民开会,倾听牧民定见,答复疑虑,得到能够继续住在这儿、继续放牧、继续发展旅行的答复后,牧民们吃下了“定心丸”。“7年来,牧民生态环境维护意识越来越强,遇到损坏环境的行为都会及时阻止。”

      现在,遗产地主管部门与周边牧民已树立协同联动维护办理办法,延聘生态管护员担任遗产地日常维护巡查,有用提升了遗产地生态环境维护才能。

      阿拉腾格日乐笑着说:“现在申遗成功啦,游客肯定会继续到来,巴丹吉林也会越来越好。”

      ——防沙治沙成加分项

      “对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最大的维护便是不损坏它,坚持它的原貌。”谈到申遗成功后怎么加强遗产地维护,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我国科学院研究员董治宝这样说。

      多年来,我国继续推进“三北”工程防沙治沙,作为我国重要的沙源地,阿拉善右旗的治沙作业也非常艰巨。

      阿拉善右旗林业部门瞄准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部、东南部、西部要点风沙溢出区施行锁边工程,战胜极度干旱少雨、蒸腾量大、风力大的困难,经过草方格工程固沙和梭梭树生态固沙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年尽力,缓解了巴丹吉林沙漠东扩南移之势,护卫了河西走廊和近在咫尺的民勤县。

      治沙不只没有减缩巴丹吉林沙漠的共同魅力,还成为其申遗成功的加分项。

      作为申遗作业的亲历者,董治宝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当得知阿右旗多年来继续与风沙作战后,联合国教科文安排国际遗产委员会表明非常欣赏,他们以为这证明仓库出租信息当地居民非常酷爱家园,对遗产地的维护和传承是重要利好。

      “遗产地维护和防沙治沙双管齐下。咱们要做的是让沙漠不要进一步扩展,不要影响人类的寓居地,一起尊重沙漠是地球天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维护沙漠的原真性,让人与天然调和共处。”董治宝说。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1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