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03 13:30:05
  • 阅读(11779)
  • 评论(10)
  • 孔子为何每十年"上个台阶"

    我国的许多城市有文庙,文庙正殿会悬挂孔子画像,上面通常会题写"大成至圣先师"或"万世师表"几个字,意思是最有成果的、到达圣人境地的教师,是后世的榜样。那么,孔子是怎样成为"至圣先师"的呢?

    史书记载,孔子三岁时父亲就逝世了;十七岁时,母亲也离世了,天地间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种种不利条件没有阻挠孔子的向学之心。孔子晚年回想:自己十五岁就立志向学,坚持十五年,到三十岁小有成果,在远近有了点名望,一些人开端上门讨教。可孔子并未停下学习的脚步,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郑州抵押车贷款"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永久不感到满意,教育学生永久不感到疲倦。

    他曾向远在周朝国都的大学识家老子讨教礼。见完老子后,他对学生慨叹:"鸟在天空展翅飞翔,鱼在水里无拘无束游水,野兽在陆地欢快地奔驰;天上飞的能够用弓箭射下来,水里游的能够用钓钩钓上来,地上跑的能够用网捕起来。它们都是普通的动物,但龙是崇高的动物,能兴云作雨、上至九霄,咱们不或许捕捉到它,乃至了解它也很难。我今日见了老子,感觉他便是一条龙。"

    孔子以为,除了有学识的人能够当自己的教师,其他人也有值得学习的当地。他说,路上一同行走的几个人,他们身上必定有值得学习的当地,我能够向他们学习好的当地,而看到他们身上欠好的当地能够检讨自己有没有相同的缺陷或缺乏。

    最有意思的一次,孔子居然拜七岁童子为师。孔子周游列国,来到一座城门前;门前有一个小孩,用土石堆成一座小城,挡住了去路。孔子问他:"马车来了,为什么不躲避?"小孩答复:"自古以来,只要马车躲避城墙的,哪有城墙躲避马车的道理。"孔子见小孩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就走到小孩跟前,问了其他一些问题,但怎样都没有难倒对方。最终,小孩反问了孔子几个问题,孔子却一个都没答上来。孔子感到十分羞愧,所以俯身作揖,拜这个小孩为师。传说,这个小孩名叫项橐。

    这个故事里的孔子,十分契合其谦善好学的前史形象。孔子从前感叹:十户人家的村落里必定有道德品质好的人,但他们必定没有自己好学;扩大到全国,能像自己这么好学的或许也很少。鲁哀公曾问孔子:你的三千弟子,哪个最好学?孔子说:只要一个颜回很好学,但他不幸很短寿。可见,孔子对好学的观点规范极高,从不容易许人。

    正是由于孔子持之以恒地学习,才干每十年上一个台阶,三十岁学有小成、四十岁无所困惑、五十岁知道天命、六十岁容纳异见、七十岁从心所欲且都能在规则法度之内。

    孔子生前,就有人尊其为圣人了,但遭到回绝。孔子将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圣人,生下来不必学习就懂得人生大路;第二类是经过学习才干理解的人;第三类是遇到困惑、困难,自己经过学习去处理的人;最终一类则是妄自菲薄,有了困惑也不学习的人。孔子说自己归于第二类,肯定不是不学而能的圣人,仅仅特别酷爱文明并勤勉学习算了,有时乃至到达夜以继日的境地,但他乐在其中。

    正是经过锲而不舍的学习,孔子才干从一个败落的贵族子孙变成万世慕名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弟子在修改《论语》时,将孔子论说学习的话放在第一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者刘涛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