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重庆一家特殊"学校"开课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与其他学校不同,这所"学校"开设在重庆市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血液科病房,来上课的7名年龄不同的学生都是白血病患儿。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所"病房学校"由医院与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合作创办,教授的课程以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科学和数学等为主,授课老师由学校的老师、高校社团的大学生和爱心志愿者构成。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办"病房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患儿在完成两三年的治疗后,能够更顺利地回归学校、社会。
为孩子圆了"校园梦"
9月2日,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病房,一群特殊的学生迎来了自己的"开学典礼"。7名在这里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儿,成为重庆市"新阳光病房学校"的首届新生,在住院治疗期间同样能接受教育。
这两天,7名学生中有6名学生都已经按照郑州抵押车贷款课表开始上课,刚满10岁的铃铃却缺了课。铃铃的妈妈告诉北青报记者,两周前铃铃刚完成了骨髓移植,"她现在还没回到普通病房,观察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式‘入学’。"
铃铃妈妈介绍,2016年,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铃铃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之后便退学接受治疗;2017年,铃铃返校重读一年级,"还没上完,白血病又复发了。"铃铃妈妈说,按照目前的情况,铃铃恢复健康起码还需要两年时间,"那时候她都12岁了,可能还要回到学校再读一次一年级。"
当铃铃妈妈得知新桥医院要办"病房学校"的消息后,她立即为铃铃报了名,"她特别开心"。铃铃妈妈认为,"学校"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与同龄人互动的氛围,"课程表里有艺术类课程,正巧铃铃也特别喜欢画画,刚好可以弥补孩子不能走进校园的缺憾。"
解决长期住院衍生问题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所"病房学校"由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与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合作创办。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特殊的教育项目,将为长期住院儿童建立院内教学场所,提供陪伴式教育。"
新桥医院血液病中心主任张曦教授介绍,目前,中国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五,按此比例,中国每年新发白血病患儿约8000人,其中70%的患儿会被治愈,回归社会。但是,一般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年限为1至3年,"这段时间内,因为治疗的需要或治疗导致免疫力低下等原因,使这部分儿童无法到学校接受与同龄人一样的教育,甚至不能随便外出公共场合。因长期住院治疗而远离社会,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缺乏人际交流等心理和社会化问题。"
张曦教授说,"病房学校"的建立,正是为了帮助孩子解决因长期住院带来的社会隔绝、心理压抑以及能力发展停滞等问题,为他们提供在院内和院外的教育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个性化辅导和体验式活动,使得他们在完成2至3年的治疗后更顺利地回归学校、社会。
为什么选择医院的血液科作为主要试点科室?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王岸华告诉北青报记者,"病房学校"主要是针对长期住院的大病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周期很长,其他科室的一些小朋友可能住院一周就康复了,或者因为做手术短时间没法上课,受影响较小。"
王岸华还告诉北青报记者,"2012年,基金会的第一间‘病房教室’在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妇产儿童医院开课,我们在之后对上课的孩子家长进行了电话回访,满意度都在90%以上,家长们表示孩子比之前更开朗、学习也更有自信了。"
问及"病房学校"的授课老师来源,王岸华答复说,主要来源是一些学校的授课老师,"他们关注到消息后,作为志愿者主动参与到项目中来。还有培训机构的辅导老师以及一些高校社团的大学生,还有一些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但所有的授课都是免费的。"
新桥医院血液病中心副主任高蕾教授介绍,目前,这所"病房学校"面向在院治疗期间、各方面身体条件允许的3岁至14岁儿童。在设置的具体科目上,会根据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进行分组,"目前以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科学和数学这几大学科设置了相关课程,未来还将陆续开展如外教英语教学、硬笔书法、绘本导读和手影等课程。"(文/本报记者 张雅 实习记者 赵诣涵 通讯员 曾理)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