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名规划师签约扎根街乡镇
本报讯(记者 陈雪柠)废旧车棚变成了共享花屋,闲置空地打造成社区广场,责任规划师扎根街乡镇,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又和居民打成一片,共同推动街区更新。昨天,北京国际设计周"朝阳门TALK"责任规划师主题论坛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333个街乡镇中,已有7个区签约了173名责任规划师,覆盖147个街镇乡和片区,责任规划师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昨天上午,史家胡同博物馆迎来一群朝气蓬勃的来访者,他们是由各区政府通过公开招聘、社会招募、定向委托等方式选聘的责任规划师。他们当中有年轻的"90后",也有资深的"60后",为促进北京城市总规落地而为街区建设建言献策,同时也成为居民身边最贴心的倾听者。
近年来,城市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建设的常态。今年5月中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正式发布《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使规划专业力量与街乡实际工作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保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落地实施。
论坛上,来自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各区的责任规划师分享了各自的探索性实践。"北京最早试点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城区就是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又是东城区第一个‘吃螃蟹’的。"来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赵幸,是朝阳门街道的责任规划师。从2014年起,她就扎根朝阳门街道开展规划工作,由她和团队参与改造的多个院落,如今已成为胡同空间改造更新的优秀案例。"东四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项目,更是入选了住建部SEO培训发布的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
根据自身特点,各区建立了特色鲜明的责任规划师制度。东城区聘请独立第三方责任规划师团队协助街道开展规划指导和社区营造;西城区则选聘对街道已有较深入合作基础的团队作为责任规划师,并成立西师联盟定期开展内部交流;朝阳区以大数据支撑和国际化团队为特色,将责任规划师团队命名为向阳而生的"向日葵"和"葵花籽";海淀区则首创全职责任规划师模式,并发挥高校优势,建立了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设计团队相结合的"1+1+N"多层次团队。
摒弃大规模改造,尝试渐进式更新,责任规划师在不同的街乡镇面临不同的课题,但在解题方法上殊途同归。在朝阳区小关街道的惠新西街33号院,废旧自行车棚改造成共享花屋,居民切磋花艺、喂鱼逗鸟、喝茶聊天,不仅改善了公共空间,还拉近了邻里关系。"花屋里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说不完道不尽。"小关街道首席责任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唐燕感慨地说,接地气儿的规划,正在让居民生活变得更美好。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