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27 10:00:14
  • 阅读(12770)
  • 评论(7)
  • 我国侨网11月27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导,在马来西亚,老一辈所了解的中华戏剧正逐渐式微,古刹神诞等传统庆典,现已渐渐以歌台取而代之。许多青年人对戏剧并不了解,更没有爱好欣赏或学习。常常是台上艺人倾情扮演,台下观众冷冷清清。

    现在,每年能在关丹欣赏到传统戏剧表演的当地,大约只剩下关丹斗母宫了,来自柔佛峇株巴辖的双飞凤闽南剧团会每年来表演。走过50年前史,这个宗族剧团见证了年代演化,对此,负责人庄荣源感到泰国试管婴儿百般无奈。

    柔佛州神庙活动活泼,当地戏班至今仍不少。"惋惜的是老板多,戏少,曾经大班有30多人,现在连拉二胡、吹打跟艺人在内,仅剩七八人。每场戏表演时刻约1小时,全戏更需3小时半,小旦小生各种人物交换进场已是往常,乃至有些乐工都要去客串表演。"庄荣源说。

    他描述马来西亚的戏剧状况时表明,现在不止艺人没有接班人,连乐工也"国宝"般稀有。除了一些闽南剧团之外,还剩一些布袋戏和木偶戏的小戏班,而槟城亦仅余一家潮州剧团,其他的则是泰国潮戏班。

    剧团报酬须与歌台共分

    在这个年代,要养活一个剧团比曾经更困难。庄荣源泄漏,剧团表演报酬一般介于2000至3000林吉特之间,潮州戏班则较吃香,报酬在4000至5000林吉特左右。但是,相关报酬费其实须与歌台共分。

    "由于大戏现已没人要看了,所以现在约请表演的多半会以‘一半歌台,一半大戏’形式进行。剧团要敷衍艺人的三餐和报酬,还有置办服装、道具等开支,幸亏艺人都能自行化装,而外地表演的时分大都暂住戏台。"庄荣源说。

    剧团受邀到外地表演最少要停留3天,但并非一年到头都这样。"正月十五元宵、初九天公诞、三月妈祖诞、四月初三太子诞、七月鬼节、八月中秋,一些当地会有大伯公古刹邀演,基本上咱们便是到处跑。"

    据了解,该剧团艺人平均年龄50至60岁,最年长的是团里的小旦,也是庄荣源的母亲,本年现已70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艺人年岁也不小了,但后继无人。"庄荣源说。

    年青人对戏剧不感爱好

    庄荣源以为,后继无人并非戏剧太难学,首要仍是爱好使然。我国有不少年青人在学习戏剧,新加坡也有校园在推行该艺术,培育人们对戏剧的认知与爱好,而马来西亚则鲜有安排和单位去做这件事。

    "人们没有传承这门艺术的精力,天然没有传达的种子,虽然老师傅们乐意教,但有人要学吗?"庄荣源说。

    谈到"唱大戏",庄荣源说,首要条件仍是方言流利,会唱小调。在以马来语、英语为主的社会,年青人更难有时机触摸,更甭说遭到传统戏剧的熏陶了。

    粤剧艺人郭宝君说,马来西亚戏剧多以粤剧或福建戏剧为主,因而懂方言其实仍是适当重要的。在没有戏剧学院的状况下,仅靠现有老一辈艺人很难走下去。"咱们大都是40岁以上的艺人,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将来只要延聘外来的戏剧团了。"郭宝君说。

    另一艺人陈胜家也以为,除非有社团乐意推行传承,不然很难重振戏班。自身是兼职艺人的他从10多岁起学戏剧,以为并不难学习,可是有爱好者却很少,观众也越来越少。(朱淑仪)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3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