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29 16:05:07
  • 阅读(2631)
  • 评论(8)
  • 新华社重庆7月29日电 题:乌牛村翻身记

    新华社记者张桂林、周闻韬

    盛夏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坡地上一片片碧绿,2500亩李树挂满了拳头般巨细的"仙门生"。乌牛村迎来了收成的时节。

    "本年的果子比从前都好。"54岁的乡民段成芳站在一人多高的李树下,双手娴熟地摘下一颗颗果实。几步开外,满载着李子的果筐乘着单轨运输车,越崖坎、下山坡,进入山下的分选车间,按巨细、含糖度主动分选出不同等第的果子。

    这个夏天,近35万斤"仙门生"将搭上邮车,从重庆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销往全国。

    但是几年前的乌牛村,却是另一番光景。一户三五亩坡坎地、"巴掌田",种些玉米、红薯,一年到头"肩挑背磨"也没多少收益。2000余人的村子,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近多半土地撂荒。

    "只看得到老人和小娃儿,满山杂草无处下脚,野兔子处处窜。"回忆起六七年前的场景,乌牛村党总支书记阙兴国仍感记忆犹新。彼时,一个个难题像巨石一般压在他心头。

    再接再励跑邻村外县调查学习,闯过商场、见过世面的阙兴国逐渐理解了一个道理:想做好工业,出产要集约、产品要有特征,种田也不破例。

    自2013年起,乌牛村开端探究组成股份合作社,鼓舞乡民以地入股,搞集约化运营。村干部逐户发动,安排乡民代表去先进村观赏……从前摇头摆手的乡民们越来越多参加进来。段成芳和老公算计,自己种也就收些玉米喂猪,不如交给合作社试试,3亩地悉数入了股。

    通过多方比选,阙兴国和股份合作社决议主打 "仙门生"栽培。这种由美国"布朗李"和渝北本地"仙桃一号"屡次嫁接而成的李子,个儿大、肉厚,外形如桃,很受商场欢迎。2017年,乌牛村500余亩李树进入挂果高峰期。本认为能"丰盈赚钱"的乡民,却迎来"当头一棒"。因技能和办理不到位,大部分果子遭了虫灾。

    痛定思痛,阙兴国又一次四处奔走,拜师问计。2018年,乌牛村被列为重庆市"三变变革"试点村,村里还成功引进一批懂技能、会办理、善出售的村庄"创客",以"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合股运营形式,一起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园"。

    破题,从出产现代化开端。在市、区两级政府支持下,乌牛村发动土地宜机化改造。打破承包地鸿沟,坡改缓、瘦改肥,1600亩山坡地很快被整治一新。

    走进乌牛村标准化果园,只见5米宽的地块梯次摆放,地里有机耕道,可通行小型植保机、山地摩托车等。一些坡地上,还建立起单轨运输车。新建的水肥药一体化灌溉系统用手机就能操控。分选包装车间建到田间地头。"我们都说曩昔种田‘勤扒苦做’,现在种田用的是巧劲。"阙兴国说。

    上一年,乌牛村"仙门生"迎来大丰盈,产值近30万斤,卖出180多万元。果树育苗基地育苗60万株,其间外销140多万元。全村生果种类达20余种,林下蔬菜也发展起来。入股乡民人均增收上千元。果园和分选车间还为乡民创造出50多个岗位。

    段成芳也被聘为李子园管护员,三月疏花疏果,四五月除草,七月摘果。"入股分红加管护薪酬、公益岗位等,一年能挣2万多元。曾经在家做家务,哪儿想过能领上薪酬呢?"

    花果飘香的乌牛村,开端招引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前来休闲、体会,一批外出务工的乡民近年返乡办起农家乐,搞起特征栽培业。

    "本年又是大丰盈,李子估计能出售300万元。"站在硕果累累的李子园里,阙兴国谈起他和乡民们未来两年的"小方针":建造"才智农庄",争夺明年末乌牛村现代农业研学基地建成,一边选育生果新种类,一边培育工作农人;打造"都市后花园",招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建休闲参观园、特征民宿集群和乡土黄金文明交流中心,让更多市民走进乌牛村,享用田园乐。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19  收藏